《鼓楼外》导演于震:若争小可,便失大道

发布时间:2022-03-22 07:17:32阅读时间:3125
本文导读:“《情满四合院》《正阳门下》后,又一部地道的京味剧追起来!”由王之理编剧,于震自导自演,讲述京城木匠师徒传承和兄弟恩怨和解的现实题材剧《鼓楼外》正在北京卫视热播,收视高居前三,

“《情满四合院》《正阳门下》后,又一部地道的京味剧追起来!”由王之理编剧,于震自导自演,报告京城木匠师徒传承和兄弟恩仇和解的实际题材剧《鼓楼外》正在北京卫视热播,收视高居前三,观众好评如潮。剧中原汁原味的北京风情和“艺大于天”的工匠精力,使人深有感慨。不少观众点赞《鼓楼外》匠心浓烈,京味实足,在接地气的师徒故事中流淌出温润人心的人生大道。

为何自导自演《鼓楼外》?从招人狠的骆士宾到北京木匠于钟声,于震履历了怎么的脚色改变?北京中轴线上的《鼓楼外》披发出怎么的文化神韵?日前,该剧导演于震接收媒体采访,畅聊了他对京味剧《鼓楼外》的拍摄感悟和文化解读。

谈新剧:《鼓楼外》是当下北京人生存的一次真实反应

问:您是演员,是什么样的契机和启事,让您此次以导演身份执导拍摄了《鼓楼外》?

答:是如许,我之前演过一个戏叫《我的二哥二嫂》,然后熟悉了著名编剧王之理教员。拍这个戏的时辰,咱们就时常聊天。因为王之理教员,京味戏写得很是好,创作了《情满四合院》《正阳门下》《正阳门下小女人》等很多优异的京味剧。我就跟他约稿,帮我也写一个京味戏。在聊天进程傍边,我说本人是北京演员,从小在鼓楼一带长大的。王之理教员就决定写《鼓楼外》这个故事。剧本创作时代,我也第一次当导演,导了一部剧叫《不成能实现的任务》。等王教员《鼓楼外》这个剧本写完后,我也有了一些导演经验,原本我只是演这部剧,想约请其他导演导这部戏,但因为档期问题,未能成行。后来跟制片人刘国华、编剧王之理教员聊,他们也挺承认我的,让我本人导导尝尝。正好《鼓楼外》写的是鼓楼,鼓楼就在北京的中轴线上,我从小就在鼓楼这块长大,对那片生存很熟习,以是我就自导自演,拍了这部戏。

问:《鼓楼外》有着光鲜的北京文化底蕴。您导这部戏和跟您之前拍的作品比拟,最大的差异是什么?

答:《鼓楼外》这个剧,我感觉是像我如许从小在北京中轴线上,胡同里长大的北京人真实生存的一个反应。

我对鼓楼那片生存太熟习了,我生长在大杂院里,大杂院里住了32户人家,就像一家人。胡同里有点什么事,同伙们都是口口相传,人情味出格浓。别的这几十年,咱们故国的改变很大,咱们眼看着国家和城市飞速发展。以是《鼓楼外》里除了能看到咱们故国、咱们北京的发展改变,也能看到人的发展改变。王之理教员剧本写得很是好,写的是不管你干事业、经商做到什么水平,不管你做得好或不好,都不可忘了本,不可忘了初心。《鼓楼外》跟中国当代文化有着亲近的接洽关系,说的是四个徒弟做中国当代家具,他们后来又做了此外行业,然后最初不忘初心,脚扎实地地又回回本真了,是如许一个主题故事。

谈脚色:于钟声是个木匠身世的手艺人,死守底线是他的根

问:除了当导演,您在《鼓楼外》中也主演了大师兄于钟声。在您看来,于钟声是个什么样的人?

答:于钟声是个木匠身世的手艺人,他生存在鼓楼外,从小就喜好古家具。他这小我比力闷,比力认死理,干事一根筋。后来跟着社会的发展变迁,他的命运也产生改变,做了很多行业,好比路边摊煎饼,然后卖鸡蛋、养鸵鸟,做成了绿色家庭家当链,然后和他人合作做成了上市公司,事业做得越来越大。可是当事业做得很大的时辰,他反而发明所有对象都没了,恋爱没了,兄弟情没了,包孕亲情也没了,他忽然发明人生最紧张的是感情,并不是看你事业做得有多大,职位有多高。王之理教员这个戏写得很是好,人物写得很扎实,如许的人物故事,挺感动我的。

问:比拟于您在《人人世》中扮演的骆士宾,于钟声这小我物最吸引人的魅力是什么?

答:钉是钉,铆是铆,对付了事,不管做什么都要脚扎实地地往做。当益处和本人死守的底线产生抵牾的时辰,益处必定是给底线让路的。这是于钟声这小我物的根,不管他做什么行业,做什么事,这都是他死守的。这类精力在当下,挺可贵的。

问:《鼓楼外》触及到很多当代木匠手艺,于钟声也是木匠,为此您拍这个戏是否是也做了很多预备?

答:玩家具是我最大的专业快乐喜爱。我从中戏毕业后,进进北京人艺演话剧,后来有幸熟悉了大编剧邹静之教员,邹静之很喜好中国当代文化,其中就有老家具,他也写了很多戏,然后又通过他,我熟悉了王刚教员。以是,我出格早的时辰就跟着他们一块玩老家具,北京话叫“玩”,他们都是手把手地教我,让我对老家具有了一些体会。别的,我几近所有的专业时候都是在家具城,或是木匠房这边跟着邹静之教员一起度过的。从看木头开端,这是什么木头、什么时候、什么材质,然后怎么做?明清家具有什么特点,到平易近国又是什么特点?挺好玩的。这么多年我一向坚持着这个专业快乐喜爱,以是这是我日常平凡生存中的一点小堆集。

问:此次您既当导演,又当主演,您感觉最大的困难和应战是什么?

答:演员是感性的,演员活在脚色里。导演是理性的,导演是活在剧里。我呢,是一会活在这部剧里,一会活在演员脚色里,这是太难的一个应战。因为你当导演,你得批示剧组的服装、扮装、道具、摄影、美术、录音等部分,必定是理性地在说你们应当怎么预备。而演员是不消管这些的,你就脚扎实地把本人的脚色演好就行了。以是我是跳进跳出,这部剧真的是挺考验我的。拍完这部戏后,我就不再自导自演了,因为我感觉哪方面都有欠缺,并且我照旧一个比力寻求完善的人,要不我脚扎实地导一部剧,要不我就脚扎实地往演一个剧,这是两个行当。但此次履历是我人生中的一次紧张的创作历练,我也收成了很多珍贵的经验。固然辛劳,但如今看到这部作品成功播出,我心里照旧很甜的。

谈文化:宏扬当代文化和工匠精力,通过《鼓楼外》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

问:《鼓楼外》里有很多富含人生哲理的金句,引人沉思,好比师父易大船说的“若争小可、便掉大道”,您怎么看剧里蕴含的这类人生神韵?

答:若争小可、便掉大道,这句话真得太好了,意义是你假如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,太追赶眼前的益处,便会掉更大的对象,掉了大道,甚至把本人也给陷进往。如今的人很收留易被眼前的对象疑惑,不知道活的底子是什么。好比于钟声是个木匠,他的不忘初心,就是把手上每一件木匠活做好,脚扎实地静下心做好本职事情。专心把这个事做好了,必定也会获取你想获取的对象,而不是做这个不可,做阿谁又不可。还有一句老话——“冤家宜解不宜结”,这句话说了很多年,可是真正能做到,太难了。剧里我和海一天扮演的二师弟尹东义就因为仇恨,一向在斗,互相较劲,最初斗得两败俱伤,落得一场空。兄弟争斗这类事在当下时常产生,争来争往,获取了什么,掉了什么?这对咱们照旧有所启迪的。

问:《鼓楼外》通过木匠手艺和家具,宏扬工匠精力,相传中国当代文化。您怎么看中国当代文化的价值和实际意义?

答:中国的当代文化、当代工艺有很多,内部蕴含着精妙的身手和使人崇拜的工匠精力。好比家具、磁器、紫砂,这些对象都是咱们中国的当代手艺,做工讲求,都是昔时全世界追捧的豪侈品。如今国外很多大的博物馆里,都有中国的明清家具馆。择一事,毕生平。通过《鼓楼外》能看到什么是工匠精力,然后可能会给观众启发:我做的这个职业,我是否是也这么认当真真地研究,专心做好了?包孕咱们拍戏也是,也要对付了事、脚扎实地把每一个镜头、每一个道具、服装都全力弄到最好。好比《鼓楼外》中必要很多紫檀家具、黄花梨家具出镜,这些名贵家具都是剧组借来的真品。回还时,咱们会专门用棉被精心包裹好再运输,避免产生磕碰。这也是工匠精力的一种暗示。

问:2022年是北京中轴线申遗的环节一年,钟鼓楼又是这部剧的紧张场景。《鼓楼外》此时的播出,是否也是一种对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助力?

答:一提钟鼓楼,北京人都知道,但什么是北京中轴线,中轴线涵盖哪些地方?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。那末《鼓楼外》这部剧就很好地反应了什么是中轴线,什么是钟鼓楼,北京中轴线有多美?这个剧对北京中轴线会起到一个声张劝化,全国观众通过《鼓楼外》就知道,北京的中轴线原来是如许的。